1938年3月17日,抗日名将、国民党122师师长王铭章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藤县,带领全师宣誓:"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将士们英勇奋战,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却与全师将士壮烈殉国。5月18日,王铭章的灵柩运抵汉口,国民党政府为其举行公祭,武汉各界举行了为期一周的隆重悼念活动。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不仅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还与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其他中共领导人合送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8年春,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并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毛泽东亲撰了一副蕴含深刻的对联:
国共合作的基础何在?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山东省第六区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范筑先的一个儿子战死后,又将其长子和两个女儿送到延安。1938年在聊城保卫战中他身负重伤,遭敌围攻,仍率部血战,高呼"宁愿战死,决不投降",直至与700守城军民全部殉国。朱德特撰挽联赞道:
战事方酣,忍看多士丧亡,显其忠勇; 吾侪尚在,誓必长期抵抗,还我河山。
吴玉章与董必武合送挽联:
三友见精神:松体通,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 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舒国难绍遗风。 。
1939年7月21日,原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太行八路军总部工作人员杨十三(原名彦伦,字灿如,又名裕民,排行十三,河北迁安县人)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八路军总部由朱德总指挥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为悼念这位抗日爱国志士,毛泽东特送挽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赠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国民党第29军军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打击日军,后在蒋介石指使下停止抵抗。在"华北事变"中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对日寇的侵略要求推诿周旋。"七•七"事变中,率部奋起抗日,赢得人民称赞。华北沦陷后,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排斥和打击,所部被撤销编散。1940年在四川逝世。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合送挽联:
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 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于九泉。
国民党元老徐谦先生为国共合作做出过很大努力。1940年,徐谦先生因病在香港逝世。毛泽东闻讯,在延安发出挽联表示悼念: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胞,团结促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1942年3月,国民党抗日将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奉命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战功卓著。是年5月,200师在缅北中日军埋伏,他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合送挽联称赞道:
将略冠军们,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张治中将军为戴安澜送的挽联是:
国外扬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 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
1942年6月2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左权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谢觉哉特写挽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淮北领导反击日军万人大"扫荡"后,于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中共中央的挽联称赞他: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也特写挽联,高度评价了彭雪枫的一生: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勋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面对日寇的武力征服和高官厚禄收买,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日寇利用马本斋的"孝母"意识,血洗马家乡,抓走马母,逼其写信劝儿子投降,遭到马母拒绝,并绝食7天,壮烈殉国。1944年马本斋病逝在抗日岗位上。朱德特送挽联痛悼马氏母子的民族团结和爱国精神: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