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QQ/微信同号:972445352
相关专题: 悼词 答谢词 讣告讣闻 挽联 祭文 吊唁词 哀悼词 安慰短信 唁电 墓志铭 碑文 清明节文稿
悼念诗词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lsquo;悼亡诗之祖rsquo;。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

  《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

  (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悲哀。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

  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完美。《葛生》能够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

  滥觞,那生死不渝的感情绝唱,能够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背景】: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lsquo;悼亡诗rsquo;,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

  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

  《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

  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晋潘岳《悼亡诗》很出名,其实在表现手法上是受《绿衣》影响的。如其第一首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

  挂犹在壁、寝兴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等,实《绿衣》第一、二章意;再如元稹《遣悲怀》,也是悼亡名作,其第三首云: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全由

  《绿衣》化出。可见此诗在表现手法上实为后代开无限法门。

  第三首魏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悼亡诗

  潘岳魏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者】: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中牟县大潘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

  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少年时即以才颖见称乡里,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

  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背景】:

  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

  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潘岳十二岁时与杨氏订婚,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五十

  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其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

  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

  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

  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

  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另注】: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lsquo;悼亡rsquo;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

  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资料。

  第四首南朝沈约《悼亡诗》之: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亡诗

  沈约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仕至尚

  书令,卒谥隐。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诗风浮靡,着意雕饰,与谢朓、王融等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所创四声八病之说,在声

  律方面为诗歌创作做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必须影响。曾据何承天、徐爰等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所著有《四声谱》、《齐

  纪》、《沈约集》等,已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lsquo;清怨rsquo;,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

  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

  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lsquo;沈腰rsquo;之说。《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

  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

  诗句,均典指沈约。

  第五首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之: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其四

  元稹唐

  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

  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

  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

  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

  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以前经过沧海的人,再

  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

  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向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lsquo;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

  夫妻百事哀rsquo;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遣悲怀》三首如下: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第六首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

  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

  的坟山。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嘉佑进士。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

  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

  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

  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明白。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

  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

  绝,读之催人泪下。

  第七首北宋贺铸《鹧鸪天》之: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鹧鸪天

  贺铸北宋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

  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

  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夜

  雨滴到天明。

  【作者】:

  贺铸(1052年~1125年):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

  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

  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

  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

  【背景】:

  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亦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

  情景,夫妻俩的感情是很深的。作者与妻子以前住在苏州(阊门是苏州著名的城门,用来借指苏州),之后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

  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好好一齐来的,怎样就不能一齐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木凋零,落叶萧索;而池中原先那比较翼

  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历了失伴之苦吧!那晨光初露的草原,东方才刚刚发白,躺在草丛上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儿,须臾之

  间就不见了。人生原先就是这样短暂啊!在那新垒起来的坟头前,作者默默地哀悼着亡妻;在从前两人住过的地方,作者更是久久留恋,不肯离去。回到家里,躺

  在死者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第八首南宋陆游《沈园二首》之:悲哀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

  陆游南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悲哀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特录】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陆游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唐婉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

  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向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创

  作力十分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资料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

  放。

  【背景】一:

  《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首悼亡诗,能够说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在民间流出最广的其实是lsquo;

  沈园rsquo;系列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一首。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杯具性的感情故事之一。唐婉,陆游的表妹,陆游母

  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

  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

  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于

  唐琬及赵士程夫妇不期而遇,唐婉得到丈夫的允可设酒款待陆游。陆游回想前尘往事,伤感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词。

  【背景】二:

  事后,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背景】三:

  陆游与唐婉邂逅之后,出走京城求取功名,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向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

  为政外,也写下了超多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

  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

  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二首。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悲哀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背景】四: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

  六十八岁,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一首并序。

  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背景】五: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悲哀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

  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八十一岁再一次写下了梦

  游沈园诗二首: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背景】六:

  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

  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春游》,此时的陆游已八十四岁: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另注】:

  关于陆游与唐婉这段悲痛绝人的感情故事,以及围绕着沈园的这些传唱千古的诗词,近人陈衍游沈园之后留下了一句评语:无此绝等悲哀之事,亦无此绝等悲

  哀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第九首南宋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之:悲哀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莺啼序春晚感怀

  吴文英南宋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

  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悲哀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作者】:

  吴文英(1200年~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

  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

  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

  【背景】:

  这是吴文英为悼念亡妾而做的一首词,尽管后世学者对其创作背景及主旨多有争议,但词中所彰显的怀悼之意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词在《宋六十名家词》中又

  题作lsquo;春晚感怀rsquo;、lsquo;感怀rsquo;,实际就是怀旧与悼亡之意。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

  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州者,则悼杭州亡妾。《莺啼序》就是悼念亡妾诸作中篇幅最长、最完整、最能

  反映与亡妾感情关系的一篇力作。它不仅仅形象地反映出与亡妾邂逅相遇及生离死别,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这一感情杯具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酿成的。它感情真

  挚,笔触细腻,寄慨遥深,非寻常悼亡诗词之可比。

  【另注】: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词调,全文二百四十字。这一长调始见于《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宝之词。可见《莺啼序》实为梦窗之首创。

  第十首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之:lsquo;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rsquo;、lsquo;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rsquo;。

  沁园春

  纳兰性德清

  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

  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

  肠。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名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善

  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

  (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状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其尝有悼亡之吟,传唱极广。有

  《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

  词三大家。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背景】:

  这首《沁园春》是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词作品中最哀婉痛彻的一首,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

  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

  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

  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忙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

  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感情又以杯具告终,年仅三十一岁。

  在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歌中,除这首《沁园春》外,另一首《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同样可堪称千古传唱的绝笔之作,其人其性,足见一斑。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到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

  起。


发布人:中国花圈网(http://www.biao45.com/)
中国花圈店原创首发:http://www.八宝山.com/bbsailistzt-9402.html
手机版访问:悼念诗词
上一篇:悼念父亲的悼词
下一篇:悼念父亲
相关资讯:
 ·东城区花圈店,让鲜花为丧事添姿
 ·南阳市镇平县城关镇花店丧事白事花篮去世葬礼殡仪馆花圈订购异地送花圈
 ·殡葬丧事花圈追西安咸阳铜川延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榆林悼会花圈白事葬礼鲜花殡仪馆